禾博电阻欢迎您!
接触电阻_热敏电阻_压敏电阻_光敏电阻-禾博电阻
客服热线
曾国藩支持的清末留美幼童中都产生了哪些名动一时的人物?

曾国藩支持的清末留美幼童中都产生了哪些名动一时的人物?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2-08-28 09:25    浏览量: 标签: 曾国藩 支持 清末 留美 幼童 产生了

  清末留美幼童指的是在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在曾国藩等人支持下选派到美国留学的一百多名学生,这些学生被送出国时大多只有13、14岁,他们到美国后,进入美国的高等学府学习,并且大多数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国外接受到了先进的教育,因而归国之后除了在政界、军界担任要职之外,也有许多当时的学生成为中国铁路行业、电报行业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笔者就挑选几位留美学生做简要介绍。

  唐绍仪(1862-1938),字少川,是第三批留美幼童之一,于1874年被派遣到美国进行学习,被召回之后,进入天津水师下属的洋务学堂继续读书,后又曾前往朝鲜处理海关事务、税务事务等,与袁世凯结成好友。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唐绍仪凭借之前显露出来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在接收八国联军占领地区、谈判西藏问题等方面效力,并且致力于收回海关控制权。民国时期,唐绍仪作为袁世凯内阁的全权代表主持议和谈判,在磋商清帝退位事宜、推动共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还加入同盟会,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是晚晴至民国时期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于1872年考取幼童出洋学习,后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相关的内容,是少数的在耶鲁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留美幼童之一,归国后到福州船政局学习海军轮船驾驶,同样表现出优越的才能。此后,詹天佑继续在福州船政局担任船员、教习,后又到广东博学馆任教,到1888年经人介绍到天津铁路局摄入铁路事宜,并在此后的时间内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最耀眼的成就就是在1905到1909年成功主持设计并建造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先驱人物。

  除此之外,留美幼童中还诞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晚晴乃至民国时期的不同领域发光发热,表现了中国曾向西方进行学习的成果。

  作者:金满楼

  1881年后,由于各种原因,留美幼童们被分批撤回,除26名外(病故或抗拒不回等),其余94名全部撤回。

  这94名中,最长的留学10年,最短的 7年。

  抗拒不回的有谭耀勋和容揆,后来都毕业于耶鲁大学。另有李恩富、陆永泉、曾溥、李桂攀、张康仁等人通过其他途径重返美国完成学业。

  被召回的留美幼童中,各人的命运也各自不同。有的在中法、中日两场战争中战死,有的做了工程师,有的甚至当了大官。

  如1884年中法海战中,4名留美幼童阵亡,即邝咏钟、杨兆楠、薛有福、黄季良。

  此外,还有3名留美幼童跳水逃生,其中就包括了后来鼎鼎大名的铁路工程师、舰上枪炮官詹天佑及容尚谦、吴其藻两人(吴又参加了甲午海战)。

  1894年甲午海战中,沈寿昌、陈金揆、黄祖莲先后殉国,此外还有曹嘉祥、吴应科、徐振鹏、吴敬荣、宋文翙、蔡廷干等12人参战。

  直到清末新政时期,在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这批留美幼童得得以出人头地。

  其中,有京张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天津巡警道曹嘉祥、天津招商局总办周寿臣等。

  最富传奇色彩的是,连续四任天津海关道全部为留美幼童,他们分别是: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蔡绍基。

  辛亥革命南北和议期间,蔡廷干后成为袁世凯的外务幕僚。长期跟随袁世凯的唐绍仪成为民国首任总理。

  

曾国藩支持的清末留美幼童中都产生了哪些名动一时的人物?

  外交人才中,梁敦彦曾担任外务部尚书、唐国安曾担任“万国禁烟会”中国代表、梁诚曾担任驻美公使并促成了“庚子赔款留学计划”,清华学堂的负责人则是唐国安。

  另外,温秉忠曾随同五大臣出洋考察,随员中有同为留美幼童的电信专家唐元湛。

  钟文耀,前耶鲁大学划船队的舵手,曾做过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的总办,他是上海最早的汽车拥有者。

  所有幼童中,湘潭煤矿负责人邝荣光是最后一位离去的,他于1965年在天津辞世,享年103岁。

  人们常说,清政府掏钱送学生出国留学,可是,这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回国后却成为了清朝的掘墓人。

  此话,如今看来确实不无道理。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四人被视为晚清的四位中兴名臣,为清政府续命几十年,李鸿章更是又骄傲又无奈地称自己为清朝的“裱糊匠”,可是,谁又能想到,清朝的“掘墓人”——留学生,正是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在背后极力推动?

  当时,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打折了清朝的脊梁,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打破了清政府的骄傲,难道所谓的“天朝上国”便这么人人可欺?

  所以,清朝也开始了自我审视,曾、李等人认为清朝之弱,弱在军事器械,除此之外的政治文教样样优于洋人,所以清朝只要能够拥有和洋人一样先进的军事器械的话,便能够继续傲立于顶峰。

  李鸿章也曾在一封奏折中说:“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所以,经过慈禧的点头,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说白了就是魏源所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洋人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技术,当然,同时还辅以商务。

  可是,清朝想要学习洋人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技术,仅仅只是向洋人购买军事器械和机器设备的话显然学不到,所以还得派人去洋人的地盘上学习。

  也是这时候,后来被称为“留学生之父”的容闳站了出来,向曾国藩提出了建议,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向清政府上奏请求派遣留学生去美国留学。

  曾国藩在奏折中说:“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他说的很明白,咱们不学他们的政治,只学他们的军政、船政、步算和制造,因为他知道,政治制度是清政府维护统治的根本,清政府绝不可能让人动它。

  慈禧仍有疑虑,毕竟人一旦送出去了,哪里管得了他们?他们学坏了怎么办?

  曾国藩一见慈禧没有答应,想了想,又上了一折:“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老佛爷呀,咱们想学习洋人的军事技术,只买他们的器械是不够的呀,力有不逮呀,器械会不会用?器械的原理懂不懂?不去他们那里学一学,咱们根本没办法洞悉军事技术的核心,真让咱们自己摸索,恐怕没人弄得明白呀!

  这一封奏折上去,慈禧虽然答应了,行呀,可以派遣留学生去美国,不过呢,咱们也得谨慎一些。

  慈禧有多谨慎呢?

  清政府每年只能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留学时间限定为15年,留学生到了美国之后,既不能中途退学,也不能加入美国国籍,更不能在学成之后自己找工作,必须得由清政府对他们进行委派。

  除此之外,为了留学生不会被美国人同化,不会受到他们的政治制度的影响,清政府还派了汉文教习一起去美国,在用“中学”的忠君思想灌输他们的同时,也是在监督他们。

  1872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一直到1875年,清政府在这四年时间里派了120名幼童去美国留学。

  1880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50名留学生考入了美国大学,22人入读耶鲁大学,8人入读麻省理工学院,3人入读哥伦比亚大学,1人入读哈佛大学,这几十人也可以说是120个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可是到了1881年,虽然远未到15年之期,但是经过保守派的不断抨击,清政府最终决定召回留美学生。

  对于清政府的强行召回,除了一部分不幸病死在美国和不愿意回国的学生之外,清政府一共召回了94为留学生。

  说实话,人已经到了国外,清政府还能够召回来这么多人已经算是奇迹了,即便他们不回国,恐怕清政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那么,这94个被召回国的留学生当中,到底有没有产生什么名动一时的人物呢?

  当然有。

  我们所熟知的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先生于1872年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被送去美国,后于1878年考入耶鲁,1881年正好毕业,所以也被召回了国。

  詹天佑的知名度,自不用多说,小学课本上的人物。

  中华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则是在1974年作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被送到美国留学,后来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但是在1881年的也被召回了中国。

  唐绍仪虽是一介书生,可是在朝鲜爆发甲申政变的时候,他却拿起了枪保护了受雇于李鸿章的德国人穆麟德,让袁世凯为之侧目,袁、唐二人也因此结为知己,唐绍仪能够认识袁世凯,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1885年,袁被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唐也再一次被派到朝鲜和袁共事,两人配合颇为默契,唐在此期间,官位也一路高升。

  

曾国藩支持的清末留美幼童中都产生了哪些名动一时的人物?

  唐绍仪的仕途一直和朝鲜,和袁世凯捆在一起,袁世凯在1901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又拉了唐一把。

  唐绍仪在天津海关道任上,为《辛丑条约》擦了很久的屁股,功劳确实不小。后来,他和英国谈判,捍卫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同时还致力于收回铁路、海关的控制权,英国《泰晤士报》这么评价唐绍仪:“外务部中最具才干能力的尚书。”

  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总统后,便任命为唐绍仪为内阁总理。

  只可惜,唐绍仪被蒋认定为“汉奸”,从而派赵理君去暗杀了唐绍仪,后来沈醉说是误杀。

  从1872年到1875年所派的120名留美幼童,当属詹天佑和唐绍仪二人最为人熟知了。

  \n

  留美幼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大臣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孩童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留美幼童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优秀,这些孩子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英语,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震惊美国,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甚至于特地接见了他们。到1880年共有50多人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这些人刚到美国的时候都是孩子,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十多年的成长经历不止让他们学到了美国的科技、文化,更是让这些孩子接触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很多孩子西化摒弃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留美幼童像美国孩子一样信奉基督教、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打篮球、踢足球,甚至于和美国女孩偷偷约会,剪掉自己的辫子。但是这些行为在清朝官员看来就是离经叛道,因此1881年留美幼童被强令终止学业回国,除了病故和设法留美不归者外,94名幼童回到中国,等待他们的是清朝官员的训斥以及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比如学工程的詹天佑最早分配的工作是当英语老师。

  但是受过高档教育、掌握先进技术的这些人通过努力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出过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外交部部长1人、外交部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海军将领14人等等。

  蔡绍基,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归国后任大北电报局译员、上海海关译员。后随袁世凯赴朝鲜,担任袁世凯的幕僚。归国后任北洋洋务总办、天津海关道、天津北洋大学校长、天津英租界局董事。

  詹天佑,首批留美幼童之一,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唐国安,第二批留美幼童,肄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参与“庚款留美”事业的筹划,历任外交部、学部属“游美学务处”会办,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李恩富,第二批留美幼童,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善于演讲辩论,英语语言文字造诣极佳,是在美国出版图书的华裔作家第一人,最早的一批为华人在美国争取平等地位的斗士。

  唐绍仪,第三批留美幼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政府官员。

  牛尚周,第一批留美幼童,任上海电报局的技术官员,江南制造总局帮办。他一生中最知名的事件就是撮合了宋嘉树和倪桂珍的婚姻。宋嘉树和倪桂珍的六位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是民国的风云人物,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牛尚周成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宋家王朝”。

  温秉忠,第二批留美幼童,曾是受慈禧太后信任的教育顾问,两江总督端方的幕僚,官至清政府的二品大员。同时温秉忠与宋嘉树是姻亲关系,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为革命党在美国的募捐创造条件。1906年温秉忠带宋蔼龄参加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白宫宴会,留下了宋蔼龄与美国总统的传奇对话;1907年也是温秉忠把宋庆龄和宋美龄带去美国读书。

  答:在曾国藩纵横捭阖的宦海浮沉里,“留美幼童计划”堪称是他一生最后一件呕心沥血的大事。1872年8月11日,也就是曾国藩去世近五个月后,这桩被他视作“中华创始之举”,几乎撕破脸皮去争的大事,终于艰难成行。120名“留美幼童”分四批,跨海三万两千里赴美国留学,肩负“徐图自强”的国家使命。曾国藩生前得力助手,“留美幼童计划”执行人容闳为此发出兴奋高呼:“我像夜鹰睁开了眼睛”。

  在那个刚刚被人“揍开”国门的年代里,“留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什么抢破头皮的好事,“美国”在当时老百姓眼里,基本等于“魔窟”,留学?那就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扔的祸事。120名“小留学生”,年龄在10至15岁之间,绝大多数都来自贫苦平民家庭,更无一名高官家庭子弟。他们刚踏上美国国土时,看到隆隆奔跑的火车和“奇形怪状”的建筑,竟一度吓得目瞪口呆……

  但是,就是这些出身平凡的中国孩子,在经过了早年的“惊愕”后,很快就以坚贞的爱国心与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断给美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以惊人的学习能力,迅速克服语言障碍,不但获得优异的成绩,更完美融入到美国的校园环境里。

  比如在哈特福德高中读书时,“留美幼童”里的邓士聪、康赛龄、梁敦彦等人,就是全校闻名的橄榄球高手。后来就读耶鲁大学的钟文耀,也是耶鲁赛艇队的主力选手。在这些美国年轻人最自信的领域里,顶着“东亚病夫”绰号的“留美幼童”们,都展示出了丝毫不差的勇气与力量。

  而那几年哈特福德高中的毕业典礼,也成了“留美幼童”们的舞台。他们不但拿出了优异的毕业成绩,更一个个奉献了经典的演讲。比如梁敦彦的《北极熊》,痛斥了沙俄侵吞中国领土的无耻行径,演讲中的“俄国是窃贼”一句成了当地流行语。蔡绍基的《鸦片贸易》,揭露了英国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代表那一批“留美幼童”,用英语喊出内心的声音:“中国没有死,她只是睡了,她终将会醒来,并注定会骄傲的屹立于世界。”

  面对这一段掷地有声的豪言,同是“英文演讲”,百多年后个别口口声声“某国空气香甜”的“优等生们”,是否会道一声羞愧?

  而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上百名中国“留美幼童”,也成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世博会上展出了他们日常的考试试卷与笔记,其扎实的学习精神与优良的分数,令各国宾客啧啧称奇。平均年龄只有十来岁的他们,更以端庄的举止,有条不紊回答来宾们的各种问题。精彩的表现,还吸引了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注意,专门抽出时间与这些孩子们会面,并且“与每一个孩子握手寒暄”。

  此情此景,令许多参加费城世博会的清政府官员们,也瞬间感到了满满的自豪感。清政府代表官员李圭,就以惊喜的笔墨,在日记里写下了那一刻的激动。这些离乡背井打拼的中国孩子们,各个“于千万人中言动自如,无畏怯态”。认定他们“西学所造,正未可量”。其实何止是李圭,世界各国的来宾们都在那一刻认识到,有一群何等自信优秀的中国孩子,正为他们落后挨打的祖国,扛起沉甸甸的未来。

  但无奈的是,就是这么一群优秀的孩子,却成了大清朝诸多“顽固派官员”们的眼中钉,从他们踏上“留美”之路的第一天起,各种抹黑辱骂污蔑,就像暗箭一样笼罩在“留美幼童”身上。折腾到1881年,清政府终于做出了一个载入史册的昏聩决定:除了少数幸运的孩子外,大部分“留美幼童”都被强制回国。一场关乎近代中国自强大业的“留洋”行动,就这么被粗暴终止。

  而在踏上祖国的国土时,这些离乡背井多年,并在异国不停为中国赢得荣耀的年轻人,得到的非但不是鲜花掌声,相反是赤裸裸的羞辱。从下船登岸起,他们就被水兵强制押送,安排在“门窗均已潮湿腐烂”且“霉气熏鼻”的破屋子里。过了三四天“囚徒”一般的生活后,他们才被押去道台衙门,一路忍受着“围观人群”的各种嘲弄,然后又在道台衙门里被强迫下跪,接受“道台大人”冷冰冰的讯问……

  但即使如此,这群遭到清政府刻薄无情对待的“留美幼童”们,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其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近代中国的脊梁人物。比如1881年被提前召回,后来建成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业“祖师爷”的詹天佑,又比如1881年幸运留在美国继续深造,后来公认“中国机器采矿创始人”的吴仰曾,还有背负着“庚子国难”耻辱据理力争,促成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外交家梁诚,都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另外还有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喊出“中国没有死”豪言的天津大学创办人蔡绍基,末代皇帝溥仪婚礼上的伴郎,曾以“俄国是窃贼”走红哈特福德高中的外交家梁敦彦,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首位美国华人律师,晚清“法科进士”张康仁,美国华工的“保护者”李恩福……这么多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亦是当年那120名“留美幼童”中的一员。

  但比起这些后人熟知的“大人物”来,同样值得后人铭记的,却还有下面这几位“小人物”。

  首先是1884年8月23日,中法战争“马尾海战”的战场上,这场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的悲壮战役里,亦有四名当年的“留美幼童”为国捐躯:“振威”号六品军功邝咏钟,“扬武”号六品军功杨兆楠,“扬武”号六品军功薛有福,“扬武”号七品军功黄季良。

  然后是十年后,即1894年7月25日的甲午中日丰岛海战上,“济远”号帮带大副沈寿昌,就是当年“留美幼童”里年龄最小的一位,指挥发炮的他在战斗里头部中弹,壮烈倒在驾驶台上,成为甲午海战里第一位殉国的中国军官。

  而在是年9月17日,更加惨烈的中日海军黄海大决战里,与邓世昌一起,驾驶“致远舰”愤怒撞击日本“吉野号”的“致远舰”大副陈金揆,也是当年的“留美幼童”。最后的威海卫大决战里,陈金揆的同校同学,指挥“广丙”舰殊死抵抗的“留美幼童”黄祖莲,也不幸中炮身亡……

  比起那些在近代史上事业“风生水起”的同学们来,这几位英雄的知名度,直到今天也十分寂寥。在这些生死大战开始前,他们的“仕途”也并不顺畅,排挤冷眼都是常事。他们所面对的,更是近代中国当时几乎九死一生,没有多少胜机的恶战。但对于注定到来的牺牲,年轻的他们,却是早有准备。

  比如殉难于马尾海战的黄季良,在大战开始之前,就为自己的父亲送去一张自画像,以及一字一泪的心声:“望父亲大人勿以男为念,唯兵事究不可测……援将平日绘呈之貌,寄呈父亲见之,如男常侍膝前矣……”父亲,儿去为国捐躯,看到这幅画,就如看到儿……

  这一番的心声,与那一声“中国没有死,她只是睡了,她终将会醒来,并注定会骄傲的屹立于世界”一样,何尝不是那120名“留美幼童”,绝大多数人心灵的写照?无论何年何月,无论何时何地,中华自强的心愿,毕生,他们不曾忘。

  那个近代落后挨打,苦难到我们不敢回望的中国,何尝不是千千万万如他们一样的英雄,以殊途同归的选择,扛过多少沟沟坎坎。

  1905年,部分留美学生的聚会合影

  欣慰的是,面对百多年前,那些壮烈捐躯的英灵,那些离乡背井的孩子,那些历尽苦难不忘初心,为近代中华崛起呕心沥血的先贤,今天也终于可以说一句:这中华,已如你所愿。

  参考资料: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祁兆熙《留美洲日记》、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凌鸿勋,高宗鲁《詹天佑与中国铁路》,菲尔普斯《中国同学》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曾国藩派遣第一批留美幼童。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他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人,就是他向曾国藩提出派遣幼童前往美国留学。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去奠定科技基础。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同意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议。

  于是在公元1872年。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背送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就是这批120名平均年龄12岁的幼童,就这样成了背负整个国家兴衰使命的第一批留学生。但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这些人没有一个官员士绅子弟。更无一个皇亲贵胄。去美国都是寒门子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父母出于无奈的做法。但凡有一点希望,这些贫苦之家的父母也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异国他乡。

  当这些幼童到达纽约的时候,美国报纸的评论是中国派出了一群女孩子来留学。他们看起来格格不入,但这批孩子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他们飞速越过语言障碍,适应了当地生活和文化。 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对于他们的到来十分关心。他们成为美国媒体的头条新闻。

  但这些寒门子弟是最优秀的。他们在最短的时间短时间内克服语言的差异。进而成为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给满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信中写道:“贵国学子到来以后,无不刻苦学习,努力上进,而且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无不体现出上国之子民,大国之风范,实在是贵国之幸事。我校也会因此而倍感荣幸。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这是一代巨匠詹天佑写给父母的信。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股豪杰之气陡然而生。这批留学生们他们迅速适应了美国生活剪辫子、穿西装、打棒球,有的甚至还成为基督徒。

  他们在美国接受了包括军事、航海、法律、建筑工程、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语言学等几乎所有科目的系统学习。 1876年,邓士聪和陈巨镛。分别获得拼写一等奖和二等奖。1880年,霍普金斯语法学校毕业班的英文和希腊文第一名被李恩富获得,周传鄂获得拉丁文和书法第一名,大约有五十名中国幼童进入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高等学府等。

  他们的行为日益细化,每天去拜祭孔子,让他们厌恶。每周前往大使馆聆听圣训让他们感到可笑。从此他们不在前去听取这些已经陈腐的东西。但他们的行为引发满清上层的担忧。将他们全部召回。美国大学校长多次恳请满清不要召回这些马上就要毕业的学童。但满清政府还是在1881年回国,在120人有3人拒绝回国,(容揆和谭要勋留在美国读完了耶鲁,陆永泉,李恩富被召回后自己又回美国读完耶鲁了。)三人病逝。一共回国94人。但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完成学业。

  在这些人中大都成为业中翘楚。其中有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梁敦彦。满清的外交部长。哈佛大学的陈金揆。与邓世昌一起壮烈殉国。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梁如浩民国外交总长。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詹天佑,欧阳庚,容揆,黄开甲,梁敦彦,钟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李恩富,容桥,曾溥,刘家照,陈佩瑚,陈巨溶,陆永泉,祁祖彝,卢祖华,徐振鹏,钱文魁,钟俊成。张康仁。

  应该说,当这些幼童到达美国那天开始,他们的命运就不属于他们自己,个人的命运也是国家的命运,容揆在他的晚年,回忆道:“如果要判断一棵树的价值,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它果实的价值。从此可见,留美幼童是晚清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李蕾

  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远赴重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回国后,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海军、邮电、矿冶和铁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人才,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深远。

  容闳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人,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最有名的奠基人,他被称为“留学生之父”。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容闳就基本形成了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设想,他曾经说, “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854年冬,容闳与曾国藩等联名上奏派遣赴美留学生计划,获得批准,并为之努力奋斗。近代教育家舒新城先生所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中国无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可以说,容闳不仅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的留学浪潮,而且也努力鼓励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詹天佑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留美幼童

  后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事实证明,庚款留学生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都成为了现代中国各个科学学科的奠基人。如胡明复、姜立夫、江泽涵之于数学,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之于物理学,杨石先、侯德榜、庄长恭、孙承愕之于化学,秉志、胡先辅、钱崇澍之于生物学,茅以升、梁思成之于建筑学,竺可桢之于气象学等等。他们为近代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近代中国首批留美幼童的成就及其意义》王善中

  2.《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初析》茆诗珍 徐飞

  3.《谈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冯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1870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僚容闳向曾国藩提议:“使予之教育计划果得实行,藉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他建议曾国藩应向朝廷上奏,国家若想变强,就必须让清国的孩子从小去学习列强的先进知识,而后待他们学成归来时,朝廷就可以利用他们所学的先进技术强大自身,继而就能一跃从老大帝国变成少年新中国。

  容闳这人来头可不小,他是清朝最早的一批非官派留美学生。留美期间,他考上了著名的耶鲁大学,成为了第一个在耶鲁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当时,容闳在协助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时,见列强居然如此肆意的欺辱中国人,心生气愤,他自知列强之所以这么肆无忌惮的在中国的土地上为非作歹,是因为国家太过弱小,不能与列强相抗衡。于是,为振兴国家,他就向曾国藩提出由官方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建议。

  对于容闳的提议,眼界颇为开放的曾国藩欣然接受。次年,曾国藩与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向慈禧上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希望慈禧能同意以官方的名义,派遣学童前往美国留学。不久,慈禧同意曾国藩所请,下令由其主持学童留美事宜,赴美学童学习时间为15年。

  之后,曾国藩将此事交由容闳负责,容闳接到任命后,即着手开始招收赴美学童。他先后赴沪、粤、港等地,共招收了120名赴美学童,而后清廷决意将这120名学童分批送入到美国求学,自同治十年开始,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学,至同治十三年结束。

  1872年8月11日,经过一年准备,第一批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30名幼童由上海出发,前往美国求学。到达美国后,他们由旧金山登陆,乘坐火车前往新英格兰地区,在这里开启近10年的留学生涯。之后截止1875年,清廷又相继派出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共90名幼童赴美留学,同样由上海出发,从旧金山登陆。

  1881年,因清廷认为赴美留学的学童被外国的思想所腐蚀,恐长期以往下去不能再为清廷所用,所以决定提前召回在美的学童回国。而后,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外,其余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

  回国后,这些留美儿童中都有哪些名动一时的人物呢?

  ?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创办人之一蔡绍基。

  蔡绍基,首批留美幼童之一,赴美后先后入读哈特福德小学、哈特福德高中,后考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在就读哈特福德高中时,他曾经有过一次十分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过一句直至今日都让人感到振奋人心的话:“中国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她终将会醒来并注定会骄傲地屹立于世界”。

  1881年奉诏回国后,蔡绍基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但是却事与愿违,因清廷对留学生有着很重的忌惮心,所以多数回国的留学生都未被清廷重用,只是被安排到翻译这样可有可无的位置。之后,蔡绍基回国后,清廷给他的第一份差事就是大北电报局译员一职。

  1883年,德籍顾问受清廷委任赴朝鲜筹办海关,在同乡唐绍仪的推荐下,蔡绍基亦跟随前往,担任翻译。在朝鲜期间,蔡绍基认识了未来权倾朝野的袁世凯,“甲申政变”时,蔡绍基与唐绍仪、梁如浩三人合力保护袁世凯逃脱日本人的追杀,自此袁世凯视他们三人为心腹。

  此后,在袁世凯的保举下,蔡绍基在清廷先后担任牛庄海关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总督府北洋洋务总办等较为重要的职务。1895年10月2日,在海关道盛宣怀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的推动下,中国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宣告成立,在袁世凯的支持下,蔡绍基成为首任督办(校长)。次年,北洋西学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清朝外务尚书梁敦彦。

  梁敦彦,首批留美幼童之一,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1881年奉诏回国后,先后在福建船政学堂、天津“北洋电报”学堂任教习。

  1904年,梁敦彦任京奉铁路总办时,英国建议清廷修建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并由英国帮助其修建,之后日俄两国亦也想插手这条铁路的修建。梁敦彦得知后,深知英日俄等列强插手这条铁路的修建,是别有所图,于是他是连忙向袁世凯进言:“京张铁路一旦修建完成,那就将是京城通往内外蒙古的唯一要道,所以绝对是不能让列强有机会掌控这一脉”。之后梁敦彦就向袁世凯举荐自己留美同学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詹天佑来负责修建这条铁路。

  而后,袁世凯接受梁敦彦的建议,让詹天佑负责这条铁路的修建。梁敦彦这一建议,不但促成了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的诞生,同时也成就了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历史地位。

  1907年起,在袁世凯的保举下,梁敦彦历任清外务部右侍郎、会办大臣兼尚书等职。

  ?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先后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威士哈芬小学、威士哈芬小学、纽哈芬希尔豪斯中学就读。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并专习铁路工程,在校期间詹天佑两次获得耶鲁大学的数学奖学金。1881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土木工科学士学位。回国后,詹天佑在福建海军服役,曾参加过中法马尾之役。之后,他先后在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等教习一职。

  1905年,在京奉铁路总办梁敦彦的举荐下,詹天佑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局务,负责京张铁路的修建。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1909年建成。它是中国第一条完全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完全自行设计,并投入营运的铁路。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创办人,首任校长唐国安。

  唐国安,第二批留美幼童,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新不列颠中学,6年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1881年奉诏回国,入清廷外务部为司员、候补主事、主事。

  1910年,唐国安奏请摄政王载沣将原为培训赴美留学生而设的肄业馆拟办成一所正规的留美预备学校,取名“清华学堂”。后经过一年的筹备,清华学堂正式成立。1912年,唐国安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10月,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唐国安任首任校长。

  ?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唐绍仪,第三批留美幼童,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奉诏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次年,唐邵仪以德国驻天津前领事穆麟德的随员前往朝鲜襄助海关事务,在朝鲜他结识了让他之后政途走向鼎盛的贵人袁世凯。在袁世凯的扶持下,唐绍仪是平步青云,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已经官居三品衔,仅次于袁世凯,是为清廷派往朝鲜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唐绍仪返回国内,三年后被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任命为天津海关道道员。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西藏有关问题,在会谈中,唐绍仪态度强硬,坚持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的条约是不合法的,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清英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废除了《拉萨条约》,英国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府,属于中国领土。

  民国元年(1912年)3月23日,唐绍仪出任内阁国务总理,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881年,清廷派出的120位幼童,有50余位学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22位进入耶鲁大学,8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位进入哈佛大学。而后,当他们被清廷召回国内后,有30人进入工矿、铁路、电报行业,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有5人进入教育界,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有24人进入外交界,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有20人进入海军,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

  在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大力倡导下,在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主导下,从1872年到1875年,共分四批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开“西学东渐”之先河,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0岁。其中来自广东84人、江苏21人、浙江8人、安徽4人、福建2人、山东1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的留学生,他们学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土木工程等科目,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因对封建的八股文不感兴趣,对下跪叩头等封建礼节非常反感,有的悄悄剪掉了辫子,要去见管教时才用一根假发辫系上应付。对此情况,留学生监督陈兰彬强烈不满,1876年清政府派吴子登接任。吴子登看到留学生此情况后,十分恼怒,于是他向总理衙门上奏,极力鼓动清政府采取措施撤回留美学生。结果在1881年夏天,留美幼童们被无情地中断学业,分成三批召回国内。

  这批留美学生回国后,受到当时官僚的歧视和排斥,但这批留学生中,凭着当年的所学和后来奋斗,很多人走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并取得骄人的成就,不少人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化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后来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民国首任总理、临时大总统唐绍仪:

  交通大学创始人梁如浩、海军元帅蔡廷干、清政府外务尚书梁敦彦等。据统计这批学生后来从事工矿、铁路、电报通讯者有30人,从事教育者5人,从事外交、政府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军事者14人。

公司地址:

禾博电阻提供接触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光敏电阻等,并分享电阻的行业动态、市场分析、技术资料、方案应用等信息,给电阻产品行业的朋友提供帮助。 目前公司共划分为:财务部、行政企划部、技术部、市场部四个部门...

Copyright © 禾博电阻 版权所有